•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家倫:借鑒港“樓長”計劃 守望相助隱蔽長者


發佈日期:2023/02/10
  • 分享至: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本澳居住環境較過往完善,然而,社區鄰里之間的聯繫卻日趨疏離,人情味越來越淡漠,不但互不相識、更對獨居長者的關心越來越少,導致不時發生獨居長者、雙老長者倒斃家中多時才被發現的新聞。

事實上,良好的城市社區鄰里關係,彼此之間的互助互諒,共同維護,不但能在發生噪音、滲漏水、家暴、發掘隱蔽長者等問題上起到關鍵的作用,也有助在未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社區居民自主自願參與社區共治的工作,促進社區整體發展。


1676014159944153.jpg


然而,每當樓宇發生諸如噪音、漏水等常見的糾紛和矛盾,鄰里之間也較為依賴從業主委員會解決問題,但業主委員會參與的工作亦多為樓宇建設部分,無助於鄰里關係的情感互動和信任。此外,不少居住於唐樓的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由於沒有成立管理委員會,也面臨居住環境惡劣、日久失修等問題,導致不少居住在内的長者在面對情緒、身體或居住等問題時,都備感彷徨無助,形成身心和居住環境的“雙重衰老”局面。

另一方面,雖然政府構建“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為居民提供全面的精神心理服務,然而相關措施只對有特定需求的人士作出針對性的支援,亦依賴相關人士主動尋求協助,難以真正做到鄰里、家庭之間相互關心,心理層面的照顧依然貧乏。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曾表示,疫情下居民心理壓力增加,政府的輔導支援觸及有限,希望大家多關心身邊人,盡量提供協助。惟目前本澳鄰里關懷的推廣也局限於宣傳形式,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鄰近地區香港,就於2002年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其中,“樓長”計劃作用尤為突出,其負責樓宇事務,編織社區互助網,在街坊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目前全港106條公共屋邨,有超過6700個樓長,不少當地居民表示,樓長不但協助處理入伙、裝修事宜,更組織街坊參與活動,從中建立信任,構建一個睦鄰友好的社區。而有關計劃亦被驗證為最有效的社會資本發展模式,並且積極拓展至多個屋邨,以共築和諧社區。

 

1676014191227755.jpg



對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 一、目前,本澳存在不少社區隱蔽個案,有長者仍未得到有效照顧,根據政府統計,本澳居住在唐樓的獨居或雙老家庭有5,966人,但政府亦表示,有關數據並非全面。同時,政府雖然表示,現時已有三項獨居長者專項服務進行支援,但在鄰里關懷方面,只局限於宣傳形式,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因此,請問未來會如何借助鄰里關係,進一步完善長者資料,以能夠更全面及精準對有需要的長者進行照顧?

  • 二、面對現時鄰里關係日漸疏遠的問題,必須要形成“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的治理機制,為此,政府會否參考香港推出“樓長”計劃,以促進市民、社團和社會各界發揮互助精神,加强社區凝聚力?




 
瀏覽次數:187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