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李良汪促完善通關軟硬件及“新街坊”教育配套 落實趨同本澳生活模式


發佈日期:2024/06/11
  • 分享至:

按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橫琴建設的初心,是推進澳門與橫琴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與澳門趨同的營商和生活環境。而“澳門新街坊”落成,更起著深合區示範點的重要作用。根據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資料,相關項目自去年開售至今,已售出1,200個單位,上月中當局進一步放寬購買條件,年滿18歲的澳門居民均可以認購。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良汪指出,隨着“新街坊”住戶不斷遷入,未來於深合區生活的居民將持續增加,但現時仍有不少配套設施未能滿足居民需求,尤其在教育配套及通關軟硬件方面,亟待當局關注。


WeChat 截圖_20240611105926.jpg

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立法會議員李良汪


李良汪指出,近日接獲居住於“新街坊”的學生家長反映,“新街坊”雖設有學校配套,但現階段只招收幼稚園一年級至小學二年級學生,且對象並不限於“新街坊”居民,令他們對子女的就學問題感到憂慮。他稱,對於不少選擇購買“新街坊”的家庭而言,其配套建設的學校能參照澳門學校加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子女在該學校就讀,可享受趨同澳門免費教育的待遇,並讓子女於該校可“一條龍”升學,是當中重要的考慮因素。現時三年級以上的班級仍未有確實開班時間,令已入住“新街坊”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無法享受便利的學校配套。他認為,雖然近日有消息指出,社區內的接駁巴士將調整班次安排以銜接學生上下課時間,但需每天跨境往返澳門上學,對學生的生活亦造成一定影響。建議當局盡快按照學校規劃開設小學三年級以上各班級的課程,完善教育配套,滿足社區學額需求。


此外,李良汪提到,由於現時隨車人員有較嚴謹的年齡限制,超出10歲的跨境學生無法隨車通關,當局對此曾表示因受車道技術條件所限,載客車輛只能在人工通道通關,倘放寬隨車人員的年齡限制,將令通關更加耗時,並降低車輛整體通關效率,導致口岸出現堵塞情況。但他指出,截至今年2月底,在深合區居住的澳門居民達15,595人、就業近5,000人、就讀學生增至274人。隨著琴澳兩地進一步融合,可以預視將有更多澳門居民遷到深合區生活、就業和學習,每天通關往返的居民亦將持續增加。倘因車道通關技術限制,未能放寬更多年齡層居民隨車通關,將對兩地便捷通關措施造成阻礙。尤其橫琴口岸二期的隨車人員驗放廳啟用後,雖能縮短未符合隨車通關人士的步行路程,但實際上,由於車輛在澳方交通平台落客後,需繞行一段長距離才能抵達車輛查驗通道,返澳接回乘客時亦然,總體通行時間更長。


建議當局檢視現時車道通關技術的硬件限制,就開放隨車人員年齡不設限制方面盡快作出研究。短期方面,建議應調整隨車人員驗放廳的出入口位置至查驗車道附近,進一步便利車輛及隨車人員通關,減少整體通關時間,為琴澳兩地深度融合打造更便捷的通關條件。




 
瀏覽次數:99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