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預計,全澳日均出行總量將由2019年的259萬人次增加到2030年約302萬人次,可預見陸路交通也將更加繁忙。因此,社會期望政府加快研發和利用更高效的智慧技術收集車流量的實時資料,特別加快交通壓力監測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將交通監測資料反映至智慧交通系統中,讓道路使用者掌握路面的最新情況,更好地規劃出行路線以緩解交通壓力。
此外,政府雖然相繼推出“DSAT交通資訊站”、“巴士報站”、“視障助乘巴士報站”及“澳門出行”,但根據意見反映,相關APP功能分散且重複,缺少個性化定制功能,更令人無所適從。政府曾於去年表示正研究參照巴士報站APP中的可自定菜單功能,讓用戶可自行組合常用功能及菜單,以達更便利效果,然而至今未有下文。
另一方面,近期本澳陸續舉行不同的大型演唱會以吸引大批旅客來澳,然而,有旅客及市民反映,由於現時乘搭輕軌只能通過購買車票形式進閘,而電子支付亦只能經由客服中心人工購票才可使用,導致輕軌站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不但影響居民和旅客出行,還影響澳門的旅遊形象。
為此,隨著明年輕軌服務外判港鐵營運到期,政府應積極引入多元支付方式,建立快捷、便利、多元的智慧票務,向乘客提供更優質便利的服務,並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推出網上購票服務,省去現金找零、排隊買票的麻煩,與當前人們的消費和支付習慣緊密接軌,為廣大乘客提供便利、快捷的票務服務體驗。
必須強調的是,交通規劃除了從大型工程落實到位,也必須要從細節做好,致力為乘客提供網絡化、自助化、多元化服務的創新思路,為輕軌東線、輕軌橫琴線做好全方位和前瞻準備,包括購票方式、商業元素等構思,並不斷充分探索智慧技術應用至本澳交通的可行性,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能夠切實從多方面解決本澳交通現存問題,進一步提升乘客滿意度,提升“公交優先”目標的成效。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施政報告指出,將展開構建車輛聚集提示系統,以增加實時交通管理工具。請問政府預計將於何時開展相關建設,在系統設計上又有何構思?
二、政府曾於去年表示,正研究參照巴士報站APP中的可自定菜單功能,讓用戶可自行組合常用功能及菜單,以達更便利效果,但有關情況至今未見推出,請問目前進展如何?
三、政府曾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將配合政府的政策及安排,透過優化輕軌票務系統和引入多元的電子支付方式,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乘車體驗。隨著明年輕軌服務外判到期,加上現時輕軌票務系統較為落後,政府會否一併檢討有關購票模式,引入可於輕軌閘機直接使用電子支付入閘模式,或在購票機增設電子支付方式,以便利旅客及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