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減輕護理人員壓力】宋碧琪籲做好護理人資規劃引新血


發佈日期:2025/05/05
  • 分享至:

本澳隨著醫療服務和澳門協和醫院運作等增加,加上人口老齡化,護士人手問題受到關注。立法會議員宋碧琪建議通過調整護士工作量,讓護工承擔簡單護理工作,藉以短期緩解護士工作壓力;而長遠來看,政府需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吸引青年人投身醫護行業,以提高澳門護理服務水平。


WeChat 截圖_20250514152419.jpg

立法會議員宋碧琪



研增加護工減護士工作壓力

宋碧琪表示,從招生情況來看,澳門本地醫護專業的學生數量比較穩定,但目前澳門開設醫護課程的大專院校較少,選擇入讀護理專業的人數相較於過去亦有所減少,這可能是因為現在可供選擇的專業增多,同時前往內地就讀的學生數量也有所增加,因此本澳在招生方面存在一定落差。與此同時,醫護人員的需求卻增加,比如新增的協和醫院對醫護人員的需求量相比以前肯定有所增加。除了醫院,新增的私人醫療診所等也需要人手,因而導致醫護人員供需不平衡,人手短缺問題更嚴峻。


她續指,隨著本澳社會老齡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上升,醫護人員就業人手方面需要採取應對措施。短期內可以研究調整護士的工作量,比如將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分配給護工,這樣既能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減少工作時長,更能專注於護理照顧工作,也能通過補充護工作為輔助,緩解照顧壓力,提升服務能力。

長遠而言,由於目前招生人數開始減少,政府需要吸引本地居民,尤其青年人從事醫護行業,當前存在失業情況,政府可以引導部分失業人員轉向醫護行業。亦可以考慮允許部分學校招收外地學生,但強調這些外地學生未來能否在澳門從事醫護服務工作,需要根據澳門醫護行業的長期發展需求作出規劃,不能隨意決定。



資源下沉滿足社區醫療需求

政府日前表示將著力推廣社區護理康復服務的概念,包括透過設立社區健康中心,整合護士、社工、康復師組成的團隊,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務,又或是提供「家庭簽約護士」模式,為居家的長者定期上門提供護理服務等。宋碧琪認為目前存在一定難度,醫療資源要下沉到社區,主要集中在衛生中心,衛生中心工作增加將為基層社區的醫療資源加重壓力。政府應充分考慮如何通過與相關方合作,更好滿足社區醫療需求。


而政府宣導成立家庭醫療方面的新專業,以加強私人機構醫生對家庭醫療需求的服務能力,宋碧琪指有助滿足公立醫院未來醫療分流的需要。但從整體來看,人手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即使分流,如果公立醫院人手不足,私人機構招人也困難,那麼在協調各方資源時,可能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需要對人力資源作更好的規劃發展,包括讓大家更了解護士行業的職業發展規劃,藉以引導青年人找到合適的就業選擇。




 
瀏覽次數:332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