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諮詢委員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在市政署大樓禮堂舉行平常會議會議,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羅志堅等出席。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表示,月前,路環市政街市最後兩名蔬果檔經營者向市政署交回攤位,街市將於12月16日起停止對外開放。儘管本澳公共街市歷史悠久,但受兩地通關效率提升、超市及專門店競爭加劇、居民生活習慣轉變等因素影響,傳統街市經營模式經營困難。近年來當局不斷優化街市設施,改善經營環境,修改法律法規,如紅街市重開、沙梨頭街市熟食中心營業後獲得較好回饋,顯示部分街市已具備升級轉型的基礎,但亦有部分區域街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仍需改進。
因此,她提出以下建議:
一、澳門擁有九座公共街市,祐漢街市、紅街市、沙梨頭街市因靠近居民區且面積較大、產品豐富而持續吸引顧客。尤其是沙梨頭街市美食廣場的成功,展示了飲食文化在社區活化中的重要作用。相反,路環街市、氹仔街市、營地街市等人流稀少,經營困難,攤位逐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建議政府評估街市的可持續性,結合城市規劃作出調整。如路環街市,位於路環市中心,節假日人流密集但缺乏停車位。有居民期望政府利用街市回收機會,研究開發地下停車場可行性,並在地面設置排檔式美食中心,吸引餐飲及文創企業投資,作為旅遊配套,打造新地標,豐富遊客體驗,同時增加本地居民的休閒選擇。
二、隨著社會環境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輕食文化”已成為快節奏生活下的飲食趨勢。建議政府借鑒香港地區如中環街市的成功案例,在傳統街市增設食品加工區,方便居民和遊客購買新鮮食材後現場加工,同時引入更多預包裝輕食、預製熟食產品及文創零售。
三、鑒於營地街市和氹仔街市均鄰近澳門旅遊景點,旅客人流量大,建議當局研究長遠整體用地規劃,結合城市規劃和區域發展特色,從外觀設計入手打造特色街市,引進新穎品牌,開放夜市攤位,吸引更多遊客消費,以適應大眾潮流,促進傳統街市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