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政方針答辯】施家倫關注全民醫療保險制度、過界導遊問題及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設


發佈日期:2018/12/05
  • 分享至:

  昨日(12月3日)下午三時立法會舉行社會文化範疇施政辯論,議員施家倫針對全民醫療保險制度、過界導遊問題以及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設的問題與司長譚俊榮展開辯論。


施家倫議員:

        醫療質素是市民長期關注的焦點,司長這幾年大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在此,我想跟各位分享2位市民反映的意見。第一位市民反映,她去塔石衛生中心做成人保健檢查,問什麼時候出報告,衛生中心的工作人員答復她,“等電話,如兩個半月內沒接到電話,表示沒問題”。她表示,最惱的不是兩個半月,而是沒接到電話表示沒問題。第二位市民反映,2017年衛生局公布提供病歷副本的收費表,每張A4黑白收10元,超過10張每張3元,每張影像檢查底片複本收費180元、數碼化複本每項100元,貴過市場幾倍,複印副本的都是患者,不好將其當做生意來做,講經濟效益。

      這2個個案正正就是市民的體現及感受,我認些這需要深思,特別是醫患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認為從以民為本的角度來說,這些是不是能夠過渡像第二重社保那樣,這些是很值得司長去進一步研究,讓市民擁有選擇的權利,實現“醫保跟人走”,解決市民輪候時間長、醫療費用壓力,以及專科醫生的工作壓力,讓市民有更好的體現。 這是廣大市民的呼聲。政府在這方面已經研究了好多年,接下來還會繼續研究。希望司長加快研究、快點拍板。


譚俊榮司長:

  關於醫療保險,特區政府在近年來進行的醫療服務,現時澳門的醫療服務位居世界前列,但因人口較少,亦較少特殊病歷提交給醫療界特別是專科醫生去診治,因此罕有病例都會交給香港、內地、葡萄牙以及是外國,這樣更加合適,本身罕有及病例少,很少會整個實驗室或者服務在少數人上,更加有效率地是送到外地就診,我們有很好的送外診治委員會去診治和研究是否有需要。剛剛提到,特區特府現時提供較好的醫療服務給澳門居民,特別是婦幼、長者,以及腫瘤科,澳門居民患上了傳染病或精神病,又或是沒有錢就醫的,這是通通都是由特區政府解決。

  我們基本上是解決了很多居民醫療問題,本年度醫療衛生支出相當的多,感謝行政長官對醫療預算、教育、社會保障的認同,因為在醫療支出在2019年差不多達到85億,特區政府所出的醫療成本是占了居民醫療支出7成4,居民只需付2成6,在台灣是政府6成,市民4成,而香港則是5成及5成,而新加坡則是政府出4成,市民出6成。與其他地區比較,特區政府在醫療上投放了很多資源給市民,也已提供很很好的服務及福利,加上政府有向私人機構購買服務,因為醫療支出十分龐大,不會因為經濟貧困而沒有治療,外面也有學術團體進行報告,比其他發達國家地區都要高,澳門的疫苗屏障是全亞洲最高的。醫療保險會在2019年開展融資調查研究,但現時更重要的是應如何善用醫療資源,令到澳門居民的福祉得到提高。


施家倫議員:

  旅遊業是澳門的主導產業,是很多居民賴以生存的行業。早前,業界反映,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曾經有段時間,大量內地導遊帶團入澳,過界工作,嚴重衝擊本地業界的合法權益,影響廣大從業員的生計,亦都影響遊客的旅遊體驗。國家旅遊局做出規範之後,違規問題得以遏制,團客數量得以穩步回升。

  促進旅遊業健康有序發展,是當局和業界的共同目標。雖然這次過界導遊的情況得以快速扭轉,但是業界希望當局從事件中吸引經驗,明確界定“集體旅遊”和“非法旅遊團”,做好執法應變和危機應變的安排。亦有人建議,旅遊發展委員會可以吸納更多前線導遊團體的代表,更好地促進政策溝通和具體事務的協調,共建本澳星級旅遊服務體系。上述意見和建議,希望司長和局長可以重視及有所回應。


譚俊榮司長:

      關於近期的非法導遊來到澳門,進行旅遊業務工作,旅遊局的同事也密切關注,而他們也承諾保護澳門業界的發展,特別是利益的方面。現在我們有做分析,與廣東、珠海討論,商量如何應對。



施家倫議員:

  “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的定位。圍繞“一基地”建設,司長閣下近年來大力推動葡語系國家來澳交流、展演,大大豐富了本澳的旅遊元素,亦推動了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明年的施政方針,會加強文化外引內聯,立足澳門放眼世界,繼續舉辦中葡文化藝術節,落實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合作交流機制,拓展“中葡文化交流中心”的影響力。請問司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合作交流機制,在“立足澳門放眼世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沒有相關的安排?



譚俊榮司長:

       澳門作為葡語平台是否可以協助電影,把他變成一個後期制作,感謝施議員提出此問題。




 
瀏覽次數:594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