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市民日報) 置安居應合理分配公共資源-- 陳德勝


發佈日期:2014/05/17
  • 分享至:

        澳門經濟蓬勃發展,樓價亦隨之飆升數十倍,就連房屋租賃市場亦十分熾熱,在此情況下市民大多期望能脫離日益高昂的房屋租賃市場,他們對自置物業的渴求達到極致。政府施政的目標之一是讓市民安居,然而在調控私樓樓價失利、公屋資源缺乏的背景下,這似乎不太容易解決。政府諮詢有關從「澳人澳地」衍生的「置安居」計劃,短短數日已引起廣泛的社會迴響。


        概念不清

  政府初步定位置安居定為經屋與私樓間的補充措施,形成階梯性的房屋架構,主要是協助中上收入人士置業,集中在新城填海區。政府推行政策的原意是好,然而亦要考慮政策的社會資源分配是否均勻、具體操作性和實際效果等因素。

  置安居是「澳人澳地」延伸版,是整體房屋政策的一環。當大家思考房屋政策時,應先釐清政府責任。即使澳門政府多麼地與別不同、多麼地庫房水浸,政府的責任不是保證每個居民都有一個自置物業,而是創造一個公平、公正、讓居民通過自身的奮鬥爭取的環境。倘若政府推行置安居政策,如此地分配社會資源,對過往付出巨大努力才買到房屋的老一輩以及現在背負幾百萬房債努力工作的年輕一代都不甚公平。

  而且,置安居與公屋政策不同的是,它所針對人群是中收入人士。這群中收入人士的特徵主要是月收入高於經屋收入限制59,300,買不到經屋又無能力買私樓。除了買不起私樓外,無可否認的是這一批人的生活環境和質素都比社會其餘八成要優越,起碼比前一段時間申請經屋的4.2萬家團都要好,政府未想辦法解決輪候經屋的申請者,而把緊缺的土地資源應用於幫助比經屋申請者生活條件更好的人士置業。到時實施政策後,可能就會出現一直輪候經屋的人士陷於鋪鋪清、排完散的經屋申請,而比經屋人士條件好許多的中收入人士反而已經拿到置安居,讓輪候經屋的人士如何服氣,政府這種不公平、不正義分配社會資源的方式實難以讓人接受。


  地從何來?

  另外,政府指出置安居肯定比經屋少,那麼到時只能滿足合資格的中收入人士的其中一小撮部分,到時如何分配資源呢?抽籤大輪盤、按收入順序排隊,似乎都不太可行。畢竟私樓與置安居的價格相差大,利益也大,分配不均恐防引起社會更大怨氣。政府更應反思勞師動眾推行一個政策,僅為一小撮而又未必是最需要的人士受惠房屋是否公平?

  為何政府實施政策時總要捨易取難,難道推行一個新政策會比改進一個舊政策容易?政府何不將「澳人澳地」、置安居等融入公屋政策,優化現時公屋政策,公共房屋的儲備資源透明通報安定民心;放寬社、經屋申請收入上限,盡量覆蓋夾心階層,讓更多人受惠;允許經屋先租後買,幫助年輕人減輕生活壓力。

  澳門土地資源貧乏,最近政府公布澳氹生地、熟地都計算在內才可提供4400個單位,面對新一期經屋的4.2萬申請和許多等待輪候社屋的申請,簡直是杯水車薪。置安居要從中爭資源當然不可能。因此,政府官員指出置安居主要集中在新城填海區是可以理解。

  但政府這種隨便扔個概念的做法難以讓人諒解。首先,澳門的土地資源寶貴,好不容易向中央爭取回來的350公頃的新城填海土地更為寶貴,市民對新城填海區寄託澳門未來發展的各種希望。這更需政府一籃子思維通盤考慮城市規劃發展、公屋、政府設施、配套等,政府對公屋數量比例或其他一些重要的項目都未出台就貿然把置安居設在新城填海,忽視城規發展的其他需要。再者,新城填海區的進度緩慢,說不定10多年後才落成,10年後的社會發展情況會不會已有所不同。置安居要定於新城填海,就不能脫離新城填海的建設和規劃等實際情況。

  在土地資源上,其實有種土地政府無善加利用,就是舊區重建計劃。據相關數據統計,澳門有幾千幢樓齡高的舊樓,一些年紀老邁的長者大都居住於舊式低層樓宇,其實可以結合長者原區安老、便捷長者重整舊區,同時可釋放不少土地資源,一舉數得。

  政府從創造公平到體現不公平只在於一線之間,望政府深思推行置安居的原意,合理分配社會公共資源,讓市民居有其所、安居樂業。




 
瀏覽次數:480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