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民建聯三議員促政府“優化百億抗疫基金”切實回應社會訴求


發佈日期:2022/07/11
  • 分享至:

640 (31).jpg


  是次疫情嚴峻複雜,本澳在第一時間進入即時預防狀態,並及時作出應對,以切斷感染源頭,可見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反應迅速。全澳居民積極配合特區政府防疫政策,以加快度過疫情艱難時期。面對是次疫情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特區政府積極研判,推出“百億抗疫基金”,並將原先七項援助措施增至九項,擴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及僱員進行切實支援。可見特區政府面對疫情工作的同時,能夠積極回應社會需求,以為廣大居民及大中小企注入活力,共度時艱,此舉得到社會的肯定。而透過社會反應可知,政府是次經援措施範圍覆蓋不足,未能真正覆蓋全澳居民。

  需要關注的是,是次所受影響的並非特定人群,而是全澳居民。疫情期間,無論是中小企、僱員或是自由職業者,都已經經歷逾三年的經濟衰退,疫情之下,全澳居民都齊心抗疫,共渡難關。唯是次疫情因抗疫時間長,影響程度深,涉及範圍大。時至今日,全澳居民都無一例外再次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已經無力應對。可以見到,僱員面臨收入不足、無薪假壓力,中小企面臨資金不足、租金等經營困境,自由職業者面臨著“無客到”境況,他們又同樣面對著高昂的養老、供樓、教育等成本支出,已經身心俱疲,疫下各行各業所面臨的困難難以想象。

  相較於去年,是次經援措施已不能有效覆蓋有需要援助的人士,雖然措施能夠保障一部分人,但更多在於中小企及部分僱員為主。而政府都要看到,社會低迷是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不少地產中介因樓市長期成交量低,行業陷入低谷多年,方方面面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其佔據本澳數量不少,且同樣有執業牌照,包括有執照的保險中介同樣面臨著發展壓力,但相關措施並未能涵蓋相關自由職業者人士。有意見反映,疫情之下,他們所受的困難同樣不小,同樣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應看到他們為澳門經濟付出過一份力,不能忽視他們對本澳經濟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同樣要重視他們在疫情下所面臨的困境。另一方面,弱勢群體及長者由於維生能力較差,更易受疫情影響,若出現開工不足、收入減少的情況,加上疫情所困,生活開支大大減少,更是難以為繼。

  民建聯三議員施家倫、宋碧琪、李良汪就相關情況多次向特區政府反映。近期,行政長官批示工商業場所停工7天,並表示停工期間按照勞工法毋須出糧,這無疑直接增大本澳僱員的生活壓力。面對疫情反復不定,社會經濟不景氣,以及全澳居民所面臨的種種困境,現就優化“百億抗疫基金”措施,保障社會安定,向政府表達四點市民期望︰

  一、面對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及全澳居民所面臨的困難難以預測,應再增發一期現金分享計劃,以切實減輕居民壓力。並進一步延長水、電、電訊等費用的減免措施,紓緩居民的生活壓力。

  二、針對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在援助自由職業者方面,不少自由職業無法得到相關援助。例如保險、地產、廣告中介人等都未能納入援助範圍,而這類自由職業者難以面對市場長期低迷,在疫情下手停口停,多年都處於低收入狀態,應將自由職業者納入援助範圍,以更好援助有需要的業界人士。

  三、在針對僱員援助方面,按照職業稅收益轉化,2萬元月薪以上的本地僱員並不能得到相關援助,部分家庭僅一人返工,或要照顧家裡長者及幼兒的起食飲居,對於他們來說經濟壓力同樣巨大。應對僱員援助範圍進行重新評估,以保障措施真正覆蓋有需要的人士。

  四、面對疫情困境,弱勢群體及長者在疫下生活、看病等各方面將會變得更為困難,應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對於相關群體,可設立關愛基金,若出現疫情,可及時對相關家庭給予及時的保障。

  就以上四點建議及期望,冀望特區政府能夠對社會在疫下環境所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持續評估,對各項政策措施進行動態研判,以能精準施策,回應社會訴求,讓全澳居民得到切實、直接的援助,減輕各行各業所受的壓力,以保企業,保就業,保障社會穩定。




 
瀏覽次數:585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