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長、各位官員,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多謝司長及轄下貿促局、旅遊局今年通過舉辦會展、大型盛事節日活動俾一些受疫情影響的導游、失業人士工作機會,期望未來各項會展、大型盛事節日活動可以創造更多本地人就業機會。
今年施政方針提到產業多元、勢在必行,我是非常支持,只有經濟發展先能夠擴大就業職位。想同司長探討下施政報告提到完善科創發展環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將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發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可見,科技創新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頭戲。看到司長在這方面都下了不少工夫,包括:重組經濟局成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增加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職責及職能;明確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的職能分工;通過《從事科技創新業務企業的稅務優惠制度法案》;推出聚合支付等,受到社會認可。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佈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個就為澳門融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二五”規劃都對推動科技創新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所著墨,所以見到司長在明年的施政方針有提到要完善科技產業頂層設計,我是十分認同。澳門要推進科技創新,就要一套頂層設計,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強上下游連結度,加大金融機構及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以及人才培養。
在頂層設計方面,目前政府都睇到,澳門整體科技創新體制不完善,產業政策不明確、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弱、法律滯後等諸多限制,對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都未能起到正面的作用。所以,從頂層設計方面著力,聚力攻堅,尋求突破,才能夠避免科技創新只會淪為口號的情況,司長,未來的頂層設計,具體的思路是什麼?如何突破現有的瓶頸,如何有效對科技產業發展的推進,是否足夠支撐起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加大金融機構及風險投資基金支持方面,現時澳門欠缺具備競爭力的科創企業,金融機構對科技項目融資相對保守,加上又缺乏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在這方面都看到司長提出要深化應用技術成熟度評價方法,優化資助評估體系,事實上,現時對於科技研發的發展不應停留在幾萬到幾百萬還要分期給付的資助扶持,科技研發屬知識密集型以及資金密集型行業,只要成功一個,就能夠迅速帶動產業擴張,且不容易受疫情影響。
這方面,國家近年發展,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網絡科技的發展下,湧現出好多以科技創新及應用為主的獨角獸企業,當中好多都是採用引導基金的模式,帶動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管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所以,澳門現時最重要的是如何培育出一批有市場盈利能力的本澳科創企業,甚至是獨角獸企業,再做大做強,從而推動澳門整體科創的發展,這樣就可以解決比如:芯片、AI技術研發時需要大量資金投資的困境。我們其實可以一方面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的形式為主,吸引高科技企業落地澳門;另一方面積極與內地乃至全球的投資基金建立聯繫,甚至引進基金落戶澳門,共同投資先進科技行業。下一階段就可以進一步加大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准對接、雙向融合,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這方面,司長的考慮如何?有什麼好的方法培育澳科創獨角獸企業?如何真正又有效提升澳門科創的競爭力?
在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澳門作為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更加要充分發揮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技引領作用,特別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在科硏方面取得不錯的佳績、備受國家肯定,如何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符合澳門發展的方向,去選擇探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值得司長進一步探討。特別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仍然是起步階段,轉化條件和空間相對有限,但我們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值得期待。
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出席博鰲科創論壇首屆大會發表提及,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要自覺把科技創新作為破解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難題的突破口,都想和司長探討一下,現時澳門科研項目上成功轉化了多少,取得成效如何?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了哪些引領作用,例如在大健康產業上,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特色的中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台進度如何?政府有何新的思考點和著力點?
在人才培養方面,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澳門科技人才缺口大,要培養一個科技人才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都講過,未來靠青年科技人才推動;由青年科技人才延續。而培養一支強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必須從教育出發。在這個方面,我認為,一方面可以參考香港推出創科實習計劃,與科創企業合作,共同制定本地科創人才培育計劃,並且可以推薦一定比例人士進行就業,提供合理的晉升階梯;另一方面,對科創類專業培訓及考證奬勵方面可加大額度,鼓勵本地青年進入科創領域進行高階培訓,考取更高技術資格。司長,你認為如何?對於科技人才培養上,怎樣創造好更好軟硬性的環境和機會,政府的思路是什麼?
司長回應:
頂層設計方面:未來會圍繞國家規劃,結合“二五規劃”、橫琴整體佈局,進行協同發展,明年將開展科技產業的專項規劃,未來結合集成電路、大健康、資訊科技進行產業規劃分析,為未來政策支援提供基礎。
引導基金:會按步就班進行,未來將會結合產業及金融進行,互為促進,將在深合區當中會進行引導基金支援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