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色轉換:
  • 字型大小:
  • A
  • A
  • A

施家倫促請政府做好外賣配送平台監管


發佈日期:2022/02/28
  • 分享至:

1646045063771303.jpg


在疫情持續影響之下,本澳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當中以餐飲業為例,近兩年,本澳外賣店發展迅速,加上外賣配送平台的出現,不少中小微企均會轉型,通過加入各外賣平台,開拓客源,維持經營。

正常來說,外賣平台與中小微企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承,合作緊密。然而不少商戶對外賣平台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所引起爭議不斷。作為進駐商戶,一方面期望透過平台增加生意額,而另一方面,卻因平台服務費繁複、結算週期冗長等問題,導致中小微企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繼而陷入經營困境。

本人服務團隊近期收到不少商戶反映有關情況,他們表示,雖然會與平台簽定服務協議書,但其協議對結算週期未有清晰說明。再者,雖然規定每15天進行結算,但實際到帳時間往往會延遲一個月不等,嚴重加大商戶現金流壓力。

亦有商戶表示,現時平台會不定期提出調整服務費,甚至出現雙重收費的情況。商戶只能“硬食”。



1646045000692893.jpg


事實上,政府在去年通過推出《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對行業進行強制登記,以規範外賣店開業經營。但社會期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對外賣平台進行監管,以讓平台、商戶、消費者三方都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我國對有關平台的監管方面,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出台《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及配合《反壟斷法》等,規範外賣平台,並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及消費正義。

今年,國家更出台《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當中針對餐飲業發展方面,推出7項措施,包括:明確指出引導外賣平台需要減費讓利給商戶,以減輕商戶的經營成本壓力。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營商環境,共渡難關。

外賣平台在疫情新消費模式下,掌握大量訂單流量,其作用尤為重要。面對客戶,有義務引導公平消費信息;面對商戶,更應通過科技手段,善用數據,減低商戶經營成本,共渡時艱。故此,政府在對進駐商戶於食品安全及牌照進行監管的同時,更應對平台在日常運營、資金安全、勞務保障等方面,建構多維度監管機制,以保障用戶、商戶的消費安全及公平。


本人建議政府可從兩方面解決亂象,促進消費正義:

  • 一、保障商戶結算資金安全,規範週期不定,明細不清晰的結算行為。建議政府進一步出台金融管理法規,加強對外賣平台對商戶交易資金的監管,確保專款專用,同時,設立保證金制度,並可參考內地平台規範,採用T+3結算,即一周結算,三日內付清款項,切實保障商戶權益。

  • 二、市場監管方面,外賣平台收取服務費本屬於商業行為,但正所謂“羊毛出自羊身上”,對於出現亂加價、臨時加價或不合理的收費,建議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加強監管,以保障行業有序發展。

    最後,外賣平台作為新興企業,在疫情之下順勢興起,平台和商戶都有經營困境,期望在政府做好監管和指引的情況下,平台能夠帶動中小微企協同健康發展,助力中小微企在疫情下平穩復甦,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瀏覽次數:218

訂閱會訊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