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平常會議,市政署和南光物流代表介紹“生鮮雞”供澳情況。
冀加大對獨居長者關注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許治煒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許治煒表示,隨著本澳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不斷增加,根據政府資料顯示,本澳65歲或以上獨居長者有超過九千三百人,兩老夫婦更達到一萬五千人,但截至2022年11月,“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僅收錄六千二百名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的資料,可見,政府仍未全面掌握本澳獨居長者的真實情況。
事實上,獨居長者由於長期缺少與外界接觸,缺乏子女或親屬陪伴,常年與社會脫節,難以獲得及時的關懷,一旦發生摔倒或突發疾病,若無法及時被發現並獲得救治,將有生命危險。而北區作為人口密集的區域,不少舊式樓宇都有獨居長者居住,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拓展服務的覆蓋面和發掘工作。
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1.建議政府應加強跨部門合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並針對數據互通難點、痛點進行全面分析,以進一步將統計資料、社會保障、醫療體系等數據進行互通,全面了解本澳獨居長者的生活情況,以能夠對症下藥,作出支援。
2.建議應定期對外公佈“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服務使用者資料庫”的情況,讓社會有效關注。同時,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讓社會共同關心周邊的獨居長者,並提供協助渠道,藉著推動社會鄰里關係,鼓勵市民可協助身邊的獨居長者進行登記。
加大關注舊樓失修問題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呂思穎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呂思穎表示,近兩個月內,澳門連續發生多宗外牆剝落和木柱墮落事件,其中兩宗更導致小童受傷及車輛受損,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澳樓宇老化問題在各社區普遍存在,據資料顯示本澳現時有逾7,000幢樓宇,其中約5,000幢的樓齡逾30年以上,反映本澳樓宇處於嚴重老化週期,舊樓問題已對本澳構成公眾安全隱患。雖然特區政府推出《樓宇維修基金》及在《都市建築法律制度》規範不同失修程度樓宇的處理方式,但仍有不少樓宇未能得到相應維護,導致高空墮物事件時有發生。而北區又屬於舊樓佔有比例較高,且該區人口密度和流動性大,另考慮到澳門即將迎來颱風季節,該隱患更是雪上加霜。
針對上述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他有以下三點建議:
1. 建議適當檢討現行機制及處理程序的成效,制定改善措施及具體目標,減少樓宇因失修引起的公共安全風險。
2. 建議重點加強針對老舊樓宇的區域巡查,一經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另對於長期危及公眾安全的失修或殘危建築物等,需明確相關的處理方式及時間,並落實跟蹤反饋。
3.建議深入社區加強普及和宣傳樓宇安全的重要性,引起居民高度重視,提升居民對樓宇維修保養的義務和責任。
普及推廣認知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 助建共融社會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陳茵茵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陳茵茵表示,依照《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定義,「觸覺引路帶」是透過以觸覺辨識形狀,利用設置於路徑上的觸覺導向磚、位置警示磚及危險警示磚,供視障人士找尋位置及方向。三種觸覺警示磚供不同情況使用。一是方向指示磚,以平行凸出的條狀用作標示可安全使用的路徑;二是危險警示磚,以凸出的點以正方形平行地排列在地台邊緣,以指出潛在危險,該等磚能單獨組成觸覺警示帶,使用於樓梯或斜道的頂部及底部,以及下斜路緣;三是位置磚,以凸出的小點設於通道的交接及轉角,以顯示路徑方向可能改變。
她在筷子基區內走訪時發現某大型屋苑周邊行人路段,多個位置通道交接及轉角位的位置警示磚採用了危險警示磚,上述路段已開放使用多時。就此,她針對社區無障礙設施提出以下建議:
1.考慮導盲磚鋪設絶對影響視障人士出行,冀有關部門於工程完工時,需再三慎重審查。
2.加大及持續推廣《指引》宣傳工作,除原有持份者外,將相應基礎常見的建設物的定義及設置目的,入校推廣或向公眾宣傳,以多層面地提升市民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認知,讓市民共同守護及監督,倘發現有問題時可透過市政在線、社諮會專頁內「意見及建議」等線上平台,即時以圖文方式反映,共同為弱者構建安全環境,加快構建共融社會。
關注北區部分公園設施老化及持續提升公園健身器材適用性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副召集人陳瑜勇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副召集人陳瑜勇表示,北區多個公園隨着使用年期的增加,公園設施老化問題也日益凸顯,不時有居民反應如公園地膠破損導致坑窪,枱椅損壞不能使用等,雖市民或諮委透過“市政在線”或社諮會平台反映後都能得到迅速跟進及處理,但以地膠為例,有部分地膠因本身具有圖畫,為保持一致性,可能需時尋找適用補充塊,有地膠也與原有設施融為一體,替換時可能需要做較大的整體工程修復,而一些健身器材在替換後也有居民反映過高或太矮,難以使用。
有見及此,他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現時當局會定期巡查公園設施,但期望可針對北區各大小公園做更深入評估,對已進行或需多次修補的公園再做設計及規劃,特別是一些常見的損壞項目,在新設計時更針對性做處理,除使用更耐用材料,同時也考慮其出現損壞時修復的簡易性,減少往後的修補和減省維護時的時間成本。
2.新替換的健身器材,部分確存在偏高或偏矮的情況,使用者使用不便的同時健身姿勢也會偏差,期望日後替換時可在健身類型和高矮上針對本澳使用人群作針對性處理,或引進設備時可優先選擇可調較式的健身設備,以適合更多使用者使用。
3.健身器材可適當引入互動式設計,如透過使用有感應式燈光、音樂噴泉等,透過趣味性增加使用率的同時,也達到科普或傳遞環保訊息。
關懷獨居長者 加強社區網絡支援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王莞勛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王莞勛表示,日前,澳門下環福德新街附近一大廈單位中發現一名長者死亡,案件被歸類為屍體發現案,具體死因尚待法醫檢驗確定。該事件令人感到惋惜,亦再次引起社會對獨居長者支援的問題,尤其是對隱蔽獨居長者的關注。
其次,獨居長者由於長時間缺乏社會交際,加上身體機能退化等原因限制其參與社交的機會,無法及時獲取一些社會資訊。當遇到困難時,往往無法尋求幫助而引發悲劇。有鑒於此,需要盡早完善隱蔽獨居長者的資料庫,提供適切幫助。
為此,他以下建議:
1.在加強公共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機制方面,建議在不同社區設立「長者關懷流動站」,透過提供例如一般醫療檢查、心理諮詢等服務發掘隱蔽長者。
2.建議當局藉為長者辦理福利性契機,發掘更多隱蔽的獨居長者,並透過完善資料庫,建立關懷獨居長者的社會網絡支援,令一眾長者能感受到關懷,減少悲劇。
冀增加壓縮式垃圾桶優化祐漢周圍環境衛生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施逸
民众建澳聯盟副理事長、北區社諮委施逸表示,當局近年來積極改善各區環境衛生問題,成效值得肯定,在經濟回暖遊客增多的大環境下,環境衛生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他巡區時收到市民反映祐漢七棟樓群巷弄內的傳統街道垃圾桶時常滿載且長期處於開蓋的情況,路經該區能聞到異味傳出,春夏將至,以上情況容易滋生蚊蟲鼠蟻影響衛生。
有關治理當區環境問題,現提出優化建議如下:
1.據了解樓群巷弄屬於私人區域,有關部門難以執法,為優化環境在當區設置傳統街道垃圾桶得以緩解多年以來的垃圾積聚問題。冀有關部門研判在長壽大馬路、祐漢第二街及第四街交界周邊有條件的街道加裝壓縮式垃圾桶,加強清潔工作以優化當區環境。
2.在新春期間,市民未按規定時間和地點任意置放大型家具和垃圾在巷弄、垃圾站及壓縮式垃圾桶周邊,建議有關部門在不同的站點派員巡查,教育並指引市民使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垃圾。
建議加强居民金融使用場景
民众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北區社諮委何偉新
民众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北區社諮委何偉新表示,近日,澳門金融管理局發佈2024年1月統計表示,居民存款有7,172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有3,238億澳門元,銀行體系存款總額為12,307億澳門元,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美元所佔比重分別為20.5%、44.3%、8.5%、24.5%。同時2023年“過數易”推出第二期跨行轉帳服務,提升轉帳限額、增加本地港元小額跨行轉帳,以及支援跨行自動繳費和電子錢包充值等,另“跨境理財通”2.0試行,在投資者准入條件、參與機構範圍合格投資產品範圍、個人投資者額度等方面做了優化升級。
上述措施回應了澳門市民對跨行轉帳服務的需求,提高資金周轉效率,並提升跨區資產配置、投資、理財的吸引力。澳門現時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其中現代金融為重點產業發展。
為此,他有如以下建議:
1.由銀行體系存款總額及澳門居民日常使用情況來看,除澳門元、港元外,人民幣、美元有一定比重,並觀看香港“轉數快”,人民幣已納入,建議“過數易”盡早推出人民幣跨行轉帳服務,並加快提高轉帳額度;
2.“跨境理財通”現時需要澳門金融機構與內地金融機構簽署聯營合作才能開展業務,因此,現時推出的服務多為兩地持牌銀行機構,澳門保險類、證券類機構相對內地較少,建議金管局創設條件,讓更多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從而在澳門可以跨境跨行購買金融產品。他期望以現代金融重點發展目標下,金管局為澳門居民爭取更多金融使用場景,讓澳門居民善用閒置資金,增值理財。